2012年8月,相隔贵州之行快过二十几天了,这几天忙忙糟糟的生活让我非常怀念八天的沟洞生活。当然这次的出行没有携带任何的采集任务,就是单纯的以志愿者的身份很放松的去体验生活,去享受自然。沟洞位于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乡,是个侗族山寨,结构简单的木楼零星的分布在寨子里。每天的生活开始于6点30分,天气很好的时候,就和老师们上山看日出,拍照片,偶尔和王老师站在树底下,迷恋的看着一只像松鼠的胖家伙上窜下跳的寻找食物,遇上下雨天就索性搬把椅子坐在廊檐下看着绵绵细雨。简单的早饭过后,大家就会跟着老师出去活动,村子里的植物很多,有些还小有名气,像紫苏、鹅掌楸和红豆杉等,但是村子里对云杉的需求很多,渐渐纯化的杉木林在自然竞争中会处于优势地位,就会影响到本地其他植物的生长,这样依靠那些植物生活的动物也会逐步消失,林地下就只能看到杉木的落叶和来来回回奔走的蚂蚁,偶尔闯入林地的生物,也会引起它们极大的危机感,警惕地奔走在你的身边,保卫巢穴的工蚁心情不佳的时候,会用它超级发达的上颚狠狠的朝你咬上一口,这个时候你就只能自认倒霉地乖乖离开,谁叫你在没打招呼的情况下,闯入了它们的私人领地。
12点00分是我们一天的午餐时间,大厨师傅厨艺很精湛,就几样常见的蔬菜,每天换着花样的做法,就能让我们的味蕾得到极度地满足,一片的狼藉之后,大家开始午休。我是最怕白天睡觉的,和张老师聊聊古生物化石,增加了见识,于是我又开始产生了满天的向往,这时一只莽撞的郭公虫闯进了我的视野,鞘翅红色诱人,每个鞘翅上有两个明显的黑色圆斑,在我掏相机的空挡,它瞅准机会抬起鞘翅,沉稳的挥动着后翅飞走了,很遗憾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,没有伤害的意思也没留下合影。下午时分,村支书带我们去稻田捉鱼,以前只是在纪录片《美丽中国》上看到过,怎么能放过机会呢,挽了裤角一咬牙进了稻田,第一次位置没选好,而且没有光着脚,泥巴的粘合力拉住鞋子叫你迈不开腿,索性脱了凉鞋光着脚在支书的帮助下第二次顺利的进入稻田,泥巴软绵绵的裹在腿上,盖过膝盖,突然发现泥巴下面是硬硬的土地,行走是没任何问题的,但是稻田里的水都是提前放走了的,由于没有实际的经验,下去半天只是摸到一个小螺丝。在敏洞赶场的时候,我在集市上见到有卖农药的,仔细一看是氧化乐果和敌敌畏,据我所知,这两种农药因为毒性太大,都不建议使用在农田中,可是村支书说他们村子的村民也会有使用的,这样子的话,会直接影响到稻田里面的鱼,甚至会影响到在稻田里捉鱼吃的鹭和人。稻田里养鱼,粪便供给稻子营养,稻田为鱼提供很好的生存环境,稻田里生长的鱼,鳞片和鱼刺都很软,去了苦胆,在油锅里隔着鳞片煎一下,再加上秘制的辣椒酱、生姜、小番茄、木姜子,当地一道比较出名的酸汤鱼就出炉了,至于味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。
18点30分是一天的晚餐时间,通常情况下,侗族人都会喝点自己酿的米酒,嘴馋尝了一小杯,很醇香,不辣喉咙。为了想听到当地的侗歌,入乡随俗的喝点小酒是必须的。没来沟洞之前,王老师在群的相册里发了一张大甲虫的照片,着实叫我激动了好几天,它叫臂金龟,是鳃角类中最小类群之一,种类少的可怜,迄今仅记有3属约20种,我国的记录约4种。个体大,色彩鲜艳,雄性前臂很长就是它们的特点。我很希望晚上的灯光,能吸引一下它的眼球,会让我们有一个完美的邂逅。村子里面因为有场侗歌比赛,村民不约而同的聚在桥头,借着月光抒发着自己的情感,歌声空洞深邃,遗憾的是当地的侗歌也受到流行乐的冲击,年轻人不怎么感兴趣也很少有人愿意唱,于是侗歌也悄无声息的准备退出侗家山寨。夜晚蛤蟆和蝉叫声,也终于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会了一下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的意境,听着听着大家都渐渐的沉静了下来,外面的草丛中,几点绿光隐隐约约的一闪一闪的,带着大家走进梦境,彼此分享着一天的快乐!
张晓宁
2012年8月25日
【相关文章】